轰隆隆的发动机声中,马路上的行人、车辆都不自觉地停了下来简配资,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一架张牙舞爪的直升机从天而降停在马路中央。
红绿灯变绿了,但所有人都没注意到这个平日里的“发号官”,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停在车流人群中格格不入的庞然大物。
在万众瞩目之下,肖永明心满意足地走下了飞机。
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激动地冲上来跟他说话,看着猛地一下蹿到面前的乡亲,肖永明差一点下意识地叫“保镖”。
不过,他及时地刹住了这种冲动,他这次是回来省亲的,为了“低调”,他没有带保镖。
看着阔别已久的家乡,这个青海首富心中升起了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有私人飞机算不了啥!”这是肖永明回答乡亲们最多的话,转手就给村子里的老人小孩们发了一个个大红包。
展开剩余94%2017年,大排场省亲的肖永明在成功的喜悦中,肆意挥洒着功成名就的骄傲。
但他绝想不到,也就是4年,他的商业帝国就变得岌岌可危。
其实,肖永明骨子里不是一个爱炫耀的人,但长久从商的他总是下意识地搞些“大排场”。
1964年,肖永明降生在四川石羊镇上一个生产大队队长的家里。
在物资不丰裕的年代,生产队队长这个职务,能带给肖父肖方林许多常人不敢想象的便利,肖永明在这样的家庭中,得到了充足的营养。
改革开放后,肖方林辞去了一切职务,下海经商。
从前积累的人脉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肖方林轻轻松松发家致富,成立了规模不小的永鸿塑料厂。
1981年,说不上是父亲“蛊惑”肖永明,还是肖永明骨子里的不安分鼓动,肖永明停学,连拿高中文凭都等不及,就早早开始商海中驰骋的生涯。
儿子有心,父亲也十分乐意培养接班人,快速熟悉了业务后,肖永明被任命为塑料厂副厂长。
“上阵父子兵”,永鸿塑料厂在父子二人的努力下很快就做大做强,成为了四川永鸿实业有限公司。
90年代,永鸿就做到了年产值上亿,这对于当时的时代弄潮儿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财富。
如此成就,免不了身边会出现溜须拍马的人,年纪轻轻却事业有成的肖永明,身边多了一大批“朋友”。
整日生活在“朋友”恭维中的肖永明不仅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是陷入了焦虑中,他不是个纨绔子弟,相反,永鸿的崛起中不能少了他努力的身影,如此他才能透过一层层的虚假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们是在巴结我父亲,而不是真心实意地认为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肖永明心中真实的想法。
年少有为的他深刻意识到不脱离父亲,或许一辈子都要被父亲的光辉笼罩,而摘不掉一个“富二代”的名头。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在永鸿的一切职务,跑到了无人认识的青海创业。
在青海,他被大自然的清澈折服,商业嗅觉灵敏的他找到了其中的商机。
上个世纪90年代,尽管没有迎来旅游浪潮,但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确实影响了全国上下的消费观念,“旅游热”已经初现苗头。
尽管青海交通不便,天气苦寒,还伴有危险的高原反应,绝对不是当时旅游的绝佳目标,但肖永明不这样认为。
他坚信青海的美简配资,是可以超越世俗物质的束缚的。
他不能让青海变成一个普通人都愿意千里迢迢、不辞劳苦来“朝圣”的“圣地”,但他可以召集有钱有闲的富豪们,来青海洗刷被世俗铜臭污染的心灵。
1995年,藏区的格尔木地区开了一家主打高端餐饮的高端酒店,这在落后的格尔木可是一个稀罕玩意。
格尔木扼守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交通要道,往来大车车水马龙,虽然热闹,但没什么人注意到这里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不得不说,肖永明极具商业天赋,他选择了一个既有壮丽旅游资源,还具备相对完善交通设施的地区开高端酒店,无形中满足了宣传、交通、人流量、资源、需求五项商业成功基础。
事实证明,这家叫“小小酒店”的奢华酒店轻易地获得了成功。
90年代开大车拉货虽然辛苦,但挣得绝对比一般工人高,也就是说,车来车往那么多的货车司机都是肖永明的目标客户,在肖永明的眼中他们全部都有着高端消费的潜力。
其实“小小酒店”始建之时,就吸引了货车司机的注意力。
什么壮丽的风景,看久了,跟一路上千篇一律的山头没区别,但平地起一座声势壮大的酒店,却能快速吸引货车司机们快要麻木的好奇心。
等到酒店竣工,瑰丽的装修更加搔到他们的痒处,还没等肖永明拉他的富豪客户,这群他默认的潜在客户就先上门了。
当然,平时苦习惯的司机们直接被“小小酒店”的价格吓了一跳,100个人里99个会转身就走了,剩下的一个体验了高端服务后,也会承认自己是个“冤大头”,反而在朋友间炫耀自己的经历。
后来“小小酒家”就成了格尔木地区的一个传说,尤其是肖永明拉来的游客变多以后,该酒店就又多了一个“能遇见贵人”的传说。
肖永明就这样攒下了第一笔钱,还和当地政府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肖永明顺利地拿下了当地的一个钾矿,摇身一变,从“厨子”转行“肥料大王”。
不同于青海餐饮业一片蓝海,青海当地的矿采业极为发达,竞争也十分激烈。
在青海的矿业经常存在着“一念暴富,一念贫困”的传说,所以说,肖永明跨行的决定十分大胆。
2002年,肖永明的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成立,这一次,他跌了个大跟头。
平日里在酒店中流连,老弟长、老弟短的矿采老板们仿佛都人间蒸发了,肖永明的公司根本拿不到钾矿,更别提做钾肥了,困顿中,连酒店的经营都受到了影响。
肖永明第一次尝到了挫败的滋味。
按常理,遭遇如此大败,一般人都应该急流勇退,及时止损,但肖永明仿佛是不服气一般,2006年再次铤而走险,涉足多个重工业。
说是孤注一掷,其实是未雨绸缪,肖永明早在藏格公司的摊子还没铺大前,他就抽调资金强势入股巨龙铜业,收购上海宏筑物资有限公司来掌握其享有的青海焦煤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40%股权。
2009年,他再次出手,收购瀚海集团85.82%的股权,成功通过瀚海控股青海龙头矿业公司——昆仑矿业。
完成几桩最大的商业并购后,后续肖永明又陆陆续续收购多家涉及不同产业的工业公司。
也就是说,最初决定跨行的时候,肖永明就不是简单地跨一行,而是将摊子铺大,“广撒网”,一定能捞上“鱼”。
当日放在旁人眼中胡闹的举动,恰恰成为了肖永明此时的“救命毫毛”,不同于藏格的艰难经营,其他公司的经营不但良好,反而有许多成为了他优良的资产,其中资本最雄浑的就是巨龙铜业。
巨龙铜矿矿藏量高达985吨,经过几年的发展,不负巨龙之名,轻松成为了青海铜业的龙头。
但巨龙的风光也像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巨龙旗下的几个铜矿在经历过数年的开采后简配资,地表浅层的铜矿就被开采一空。
青海的矿采条件并不好,地表浅层开采过后想要进一步开采,不但困难重重,还要支付更高昂的开采成本才能开采深层的矿藏,当然,还存在一种血本无归的情况。
总而言之,在藏格还没喘过来之前,肖永明的摇钱树巨龙就面对着一场巨大的好赌。
肖永明,你赌不赌?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缥缈的声音在肖永明的耳边询问,不断地撩拨他早已蠢蠢欲动的心绪。
结合肖永明之前的商业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以怎样的商业思路走到今天,就是赌!剑走偏锋,险走奇路,这才赌赢了一个风光一时的酒店和巨龙矿业等诸多优质资产。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最后肖永明选择了怎样的道路。
但事实与肖永明再一次给我们上了一节“富贵险中求”的课程,也是这一次豪赌让他脱离小打小闹,开始登堂入室,进入呼风唤雨的大商人的行列。
肖永明的胆子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大胆,摇钱树要倒,一心想要做的钾肥公司再一次风雨飘摇,这一切的一切,不是什么藏格生意不好,订单和资源不够的问题,而是钱的问题,没错,在肖永明的眼里这些都是没有钱的原因。
找到根源,肖永明也就想到了解决办法:缺什么找什么不就行了!
他开始陆陆续续抛售手上的资产,甚至在2011年将从前煞费苦心获得的青海焦煤也出手。
一时间他手上聚拢了大量资金,此时满足巨龙已经绰绰有余,但肖永明的胃口已经不满足于喂饱巨龙,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野心。
2012年,他高调买入价值4530万美元的公务机“达索猎鹰7X”,不同于开头的直升机,“猎鹰”是货真价实可以跨海航行的喷气式商务私人飞机。
财大气粗,这是当时所有人对藏格和肖永明的印象,为了“低调”,肖永明让公司对外宣称“买私人飞机又不是啥稀奇事”。
这下子,所有人对藏格的怀疑都烟消云散,从前消失的“兄弟”又重新冒了出来,藏格的生意突然就好了起来。
商场里摸爬多年的肖永明再也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他十分客气地感谢了几个捧场的“朋友”就将此事抛在脑后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有了生意,手中还积攒了大量生意,肖永明开始向巨龙输血。
这一年巨龙的42.88%的股权转让给藏格,左手倒右手后,巨龙旗下的矿场终于有了资金可以继续开工,这便是肖永明赌的第一步,大张旗鼓的开工后,肖永明等的人终于来了。
其实,看上巨龙丰富矿藏的不止是肖永明一个人,稍微在矿采业混个几年就肯定听说过巨龙那几个藏矿丰富的矿场,一听说巨龙资金充裕再次开工,有些人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贪欲,开始往肖永明身边凑。
不知有多少人暗示过想要参股巨龙铜业,一同开发,共同获利,但肖永明却总也不松口,这让有些人大为恼火。
甚至有人指着肖永明的鼻子破口大骂,说他吃独食。
肖永明也不恼,反而是微微一笑,说再等等。
在肖永明的心里,这不是简单地报复当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是饵撒了,太着急收钩反而会吓跑鱼儿。
深谙钓鱼之道的肖永明在等一个绝佳的时机。
2016年,肖永明宣布与金谷源达成合作,即将借壳金谷源完成上市,此消息一出,从前围着肖永明的老板们都大骂肖永明不厚道。
金谷源是个什么公司,一个主营业务是陶瓷的日用品公司,贸然上市后连年亏损,白送给同行,同行都不要的存在,肖永明不但要了,还借壳搞上市,所有人连脑子都不用动,就明白肖永明打的是打包上市的算盘。
肖永明现在搞上市,一定捆绑了旗下多个产业,将巨龙的收益平摊到旗下所有的产业,不仅绑架了所有想要入股巨龙的人出钱,还逼迫这些人捏着鼻子把经营不甚良好的几个产业吃下。
另外,如果是简单地私下完成合资,收益只是几个人的,粥多僧少,每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公开上市,虽然风险被平摊了,但也变得僧多粥少了,每个人都只能分到蚊子腿大小的肉。
之前,肖永明又是买飞机,又是“左手倒右手”秀肌肉,吊足了旁人的胃口,不是没有明眼人看出他需要资金,但谁也没想到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赌性如此之大,志向如此深远。
被肖永明摆了一道的人不得不忍着恶心,装作一副高兴的样子欣然支持肖永明为众人准备“上市套餐”。
2016年,藏格控股上市,不光青海本地矿采业的商人们闻风而动,全国得到消息的投资人也闻名而来,甚至一些嗅觉灵敏的散户也闻着味来分一杯羹。
这一年,肖永明身家暴涨至256亿,一举成为青海首富。
他赌赢了,不过他很快也将遭到反噬。
许是,乘飞机省亲的举动太过张扬,但世人常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不惊世骇俗怎么显得“锦衣”五彩斑斓,可赌局没有结束前,赌桌上一时的胜负并不是长久的。
藏格上市后,肖永明几次炒作成功将股价高扬,但这并不是实际盈利,而是虚浮的金融数字,股东们并没有太高的实际收益。
而且巨龙铜业像是一个无底洞,大规模的资金到位后并没有收回与之匹配的回报,反而像是嗷嗷待哺的娃娃还在需要更多的资金。
这已经违反了上市时肖永明与股东们的承诺,据报告显示,藏格上市三年,仅完成了承诺业绩的85%,根据对赌协议,肖永明即将面临高昂赔偿。
2017年,肖永明对上市第一年未完成的业绩进行股份赔偿,2018年、2019年,如果要保障对藏格的绝对控股,肖永明就要面临1.2亿的业绩赔偿,但肖永明却没有钱拿出来做赔偿。
他的钱呢?
前面说了,肖永明爱赌,但他的赌性不是天生的,而是来源于对利益的贪念。
那么多人都知道巨龙铜矿是肥肉,前拥有者肖永明能不知道?故而,上市后,他将富余的股份全部在最高点套现,套现后全部用于对巨龙铜业的收购上。
他自始至终都没打算将巨龙的收益分给别人一口,因此,尽管巨龙连年亏损,但肖永明还在执着对巨龙100%控股。
巨龙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拖垮了藏格控股和夏永明本人。
无力赔偿业绩的肖永明被列为失信人后,他没有及时脱身,反而决定再赌一次,可这次,好运没有站在肖永明这边。
为了尽可能掩人耳目,2019年8月,肖永明卸任藏格控股董事长,且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
9月3日,肖永明主动卸任藏格控股的法人代表身份,种种迹象表明,肖永明在尽可能的“隐身”。
或许是打草惊蛇,9月12日,深交所指名道姓对藏格以及肖永明在2018年的违规操作进行公开谴责。
2019年9月,青海证监局对藏格及肖永明进行警告及合计150万元罚款,令人瞩目的是,肖永明被禁入市场5年。
“山雨欲来风满楼”,各方官方的注意下,肖永明的小动作无处遁形,肖永明最后一赌,还没开始就走向结束。
2021年,肖永明因涉嫌非法采矿罪,已于1月29日被青海省公安厅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截止2021年,肖永明被拘留为止,已负债221亿,债台高筑的他,做过业绩造假,做过非法采矿,不到最后一刻,他始终没有放弃垂死挣扎,可始终没有脱离一个“赌”字。
赌的背后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贪”字让肖永明从天堂堕落到地狱,从青海首富到失信被执行人再到最后的牢狱之灾,与2017年意气风发的从天而降相比,云泥之别。
这不禁让人想到《桃花扇》中的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简配资,眼看他楼塌了!”
发布于:天津市富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